“双高计划”冷知识

首页    新闻资讯    “双高计划”冷知识

在“双一流”已成国内普通高校标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将迎来自己的“双高计划”。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双高计划”每5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对入选学校给予重点经费支持。

 

目前,全国31个省市教育厅均已在其官网公布了“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共推荐高职院校230所(包括新疆兵团)。

 

 
一、各省“双高计划”推荐情况分析
 

 

按照申报条件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择优遴选,共推荐230所高职院校申报“双高计划”项目,推荐院校全部为公办高职院校。其中,江苏省推荐名额最多,共21所高职院校获推荐。其次是山东省,共16所高职院校获推荐。浙江省位居第三,共15所高职院校获推荐。

以下是全国各省“双高计划”推荐名额分布情况:

微信图片_20190927114722

 

 

 
二、“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推动意义
 

 

01

“双高计划”是高职院校自我认知的再出发

 

“职教20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予以确立,高职院校需要以类型教育的思维、类型教育的理念重新审视自我,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在自我认知上进行调适。

 

02

“双高计划”是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再出发

 

“双高计划”立足新时代要求,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从外部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出了推动性要求。从内部而言,高职院校在标准构建、质量保障和品牌打造上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落实“双高计划”的基础性内容,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治理来推动改革,亟待高职院校在实践中破题。

 

03

“双高计划”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再出发

 

“双高计划”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态度和立场极其鲜明,这种创新要求高职院校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实践,在对接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坚持并凸显类型教育的定位和价值;以一种更有力的担当来实践,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进一步找寻和巩固学校的不可替代性;以一种更务实的行动来实践,为满足学习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有效支持。

 

 
三、“双高计划”建设发力点
 

 

“双高计划”申报完成经批准审核后,院校即将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如何找到精准发力点,探索出实施路径,是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进“双高计划”建设。

 

01

认真领会政策文件精神,精准描绘学校发展蓝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涉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X证书制度、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现代学徒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多项配套措施。而“双高计划”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总引领,以各项具体政策文件为操作指南,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设想找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并将学校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

 

02

紧抓产教融合发展主线,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必须针对不同企业的核心痛点,创新合作机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应着力打造集人才培养、大师培育、应用研发、科技攻关、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于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一是帮助处于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的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创新型企业引进国内外前沿技术和领军人才;二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学校应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真实生产的项目、技术、工艺、规范、标准等,重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训实践体系等,真正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0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应深入对接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国家“学分银行”以及高职扩招等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新职教”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践行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育人双主体的作用,积极探索3天在企业、2天在学校的“3+2”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二是坚持书证融通,将体现行业龙头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职业技能证书与学校的课程体系融合,探索柔性、可拓展、面向岗位群的课程建设新模式,按照“平台+模块+方向”思路,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将证书的内容作为专业的一两门甚至是四五门核心课程,确保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三是积极参与国家“学分银行”,大胆尝试不同学习成果(如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四是针对传统渠道招生(应届学生)和扩招学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高中后非应届生)的学习特点,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线上微课+直播互动+线下实践”的多元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04

坚持新科技赋能新职教,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

 

“双高计划”建设必须抢抓新技术机遇,快速打造核心特色。一是在专业或专业群建设上,要以“新技术+专业”的新模式,促使传统专业焕发新的活力;二是在教学实践体系方面,应当围绕“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实践操作”过程,打造集“智慧课堂+虚拟工厂+智慧工厂”为一体的“实战型”校企联动的智慧教学环境,实行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三是在教学管理评价方面,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贯穿教师、学生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校园和智慧评价体系。

 

05

“不拘一格降人才”,倾力打造“一体化”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当打破过去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形成现有师资团队、企业一线技术大师、技术骨干,以及各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优秀高职毕业生等“一体化”教师团队。同时,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校应鼓励和引导教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让每位教师都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教学风格。

 

部分内容转载自《高职发展智库》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9年9月27日 11:44
收藏